最近三年的军考中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
01
基础,基础,还是基础!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近几年理科的出题比以前更灵活,各科几乎都出现过不按套路出牌的情况,前辈们的考学经验不再灵验,甚至会把我们的复习带偏,只靠刷教材原题,靠最后一两个月突击越来越不现实。随着大学生入伍参军的越来越多,军考录取分数线更是节节攀高,军考已经如此之“卷”,没有基础的buff,单凭技巧取胜越发困难,而在实际的复习中,大家大多直奔考点,基础打的并不扎实。
所以虽然基础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,但是放在心上付诸行动的十不足一。
下面我就拿军考语文来举例,大家就更能明白分值是怎么跑掉的。比如最简单的字音、字形、文学常识、诗词背诵(共15分)全对的寥寥无几,不要拿太花时间找借口,事实上学了之后性价比超高,进步的不只是这几道选择题。再比如在做阅读时,即使我们全部按照答题模板写完了,总还是会丢个一两分,答不全。然后翻出答案,或者老师讲了答案,一看,哦,是这么回事。这道题我解决了。长时间下去,对于做语文阅读丢个几分是默认的,渐渐地也就被麻痹了,这就是为什么语文提高慢的致命因素,看起来哪个都会,即使错了一看答案就明白,这导致我们缺少了思考的过程。不像数学,不思考不会做,语文我们就这么循环的错着,分也就这么不高不低的尴尬着。
学过不等于学到,喜新厌旧是本性,重复一遍两遍还可以,重复几十上百遍就很难坚持,大部分学生学知识点都是感觉差不多了就赶着学下一个。学完一圈回来发现漏洞百出,重头学又失去了耐心。
所谓的考试不过是跟搭积木一样,把各种基础题堆在一起,材料如果熟记于胸,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拆散重组。
02
打基础要学会刻意练习
那么,如何才能打好基础呢?就只是重复再重复吗?
不少“苦”孩子基础打得也挺扎实,但是成绩还不理想。这是为什么?这就是懒了。
苦学和懒并不矛盾。
不是懒得做作业,而是只会机械做作业,做完就没下文了。这是什么?这是懒得思考,总是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,或者看一些指导书的解题方法。你是看明白了,但是你没有自己切身的思考过,很难从知识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上出发去理解这个题了。
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中一定要刻意练习。
所谓的刻意练习指有目标、有计划、有反馈的做某件事情,并要不断走出舒适区。
当下正值东京奥运会,一场场精彩的赛事看得我们热血沸腾,一枚枚金牌背后也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,就拿冠军马龙来说,被日媒称为“六边形战士”,能力无短板,挥拍的每一个动作,每一次发球,每一次接球都被拆解开一遍遍练习。缺少了刻意练习,再厉害的业余高手都不是职业选手的对手。
很多学生对打基础有一个误区,总会认为时间成本太高,不如追求答题技巧来的快,其实这两面并不冲突,我们需要转变的只是原来的懒学习习惯和懒思维习惯,大家智商相差不大,积懒成笨不是没有道理。
当有了刻意练习的意识后,不需要搞题海战术,也能一道题做出十道题的效果。
还是以军考语文为例,即使是阅读题,看似很主观,但是考试答案却是客观的、固定的,这个客观的制定标准就是按照考核的能力去答,阅读考查最基础的能力就是提取和概括信息,我们有多少学生在做题时会对文本进行相关的分析,很多都是上来就按照套路答题,怎么可能不扣分,如果你这些能力点不够的话,做多少题都改变不了分纹丝不动的结果。
楼能建多高,得看地基挖的有多深、有多稳,重视基础也不意味着机械的重复,还是走出思维的舒适区,多多开动大脑刻意练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