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_简称信息工程大
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
军校简介
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。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大学。直属总参谋部领导,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院校,全军5所综合大学之一。
学校总占地面积3588亩,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。
学校是1999年6月由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、解放军测绘学院、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。
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,是培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才的高等理工科学院,其前身为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,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军重点建设学院之一,为总参三部培养无线电报务破译、技术侦察方向的技术干部。
军校校区
现在学校分为分为四个校区:
信息工程学院
测绘学院
电子技术学院
理学院(原新校区管委会、地方生管理学院、理学院三个合署办公单位合并而成)
信息工程学院
军校历史
1931年1月,由毛泽东、朱德共同发布《调学生学无线电的命令》后建立了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报务训练班;
1949年3月,在张家口组建的"军委工程学校"标志着学院的正式创建。后来几经搬迁,多次更改校名。
1978年,原工程技术学院的工程技术方面相关专业从洛阳搬到郑州,组建新的工程技术学院。洛阳剩余部分现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。
1986年6月,改称信息工程学院。
1991年6月,江泽民主席为学院亲笔题词:“发扬严格勤奋团结献身的校风,办成有特色高水平的重点理工科军事院校”。
大学合并成立后,曾一度分为“信息技术学院”、“信息安全学院”。后又合并。
著名校友
建校以来,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,毕业学员以政治素质好、创新能力强、业务水平高、适应工作快、发展潜力大,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。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。两院院士高俊、王家耀、邬江兴、杨元喜、许其凤、魏子卿、王任享、陈左宁,以及“神舟五号”飞船发射副总指挥沈荣骏院士、“神舟五号”飞船地面测控系统总师于志坚、国家863计划相关领域主题专家组组长郭云飞等,是毕业学员中的杰出代表。
校歌校训
迎着时代挑战 迎着科技较量
我们在中原集合
励志学业 勇于创新投身国防
励志学业 勇于创新投身国防
信息在多维空间 信息在无形战场
信息在前沿阵地 信息在指挥心脏
信息是战斗力 信息是胜利保障
信息是战斗力 信息是胜利保障
面对高科技战争
面对信息化战场
我们从黄河出发
肩负使命
勇攀高峰献身国防
肩负使命
勇攀高峰献身国防
献身国防
著名教师及导师
高俊 院士
博士生导师,中国科学院院士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、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、国际地图学学会(ICA)地图概念工作委员会委员、全军指挥自动化专家委员会委员,国内外知名的地图专家,历任测绘学院副院长、院长。主要从事地图学识、地图学基础理论与技术、地图数据库技术与应用、地图设计专家系统、地形作战环境仿真等研究。 执教40多年来,为人师表,甘为人梯,培养和教育了一大批地图学及军事测绘高级人才。
王家耀 院士
博士生导师,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主要从事地图制图自动化与一体化的理论与技术、数字地图图像的分析与识别、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。主持研制了20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。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和三等奖6项、首届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优秀产品一等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。获首届总参“人梯奖”,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,3此荣立三等功。曾出版专著8本,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。
邬江兴 院士
博士生导师,中国工程院院士,信息工程大学校长,少将军衔。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中容量程控交换机、超大容量的光纤直连复制式数字交换网络、我国第一个实用化最大综合N-ISDN系统、国内首台实用化的分布式移动交换机、我国第一套使用智能网系统。其提出的基于IP的、多协议栈虚拟移动平台体系架构,为实现C3G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。“高性能程控数字交换机”被评为“九五”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成果。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许其凤 院士
1936年1月出生,是我国著名卫星导航定位专家,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先后担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。1982年,他在国内率先开设了GPS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课程,他主持和承担的20多项国防型号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,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。